生小孩后雇月嫂伺候月子,在很多“80后”小夫妻中,已經非常普遍。但據家政中心負責人介紹,雖然小夫妻雇月嫂是想減輕負擔,但由于婆媳兩代人生活方式和觀念上的差異,大部分婆媳對于是否請月嫂存在分歧。在月嫂市場中,有三成月嫂會因為雇主家里的矛盾而被半路辭退。
婆婆:請月嫂是浪費錢
曉菁懷孕8個月時,就預定了她好姐妹小茜懷孕時用過的月嫂。她跟老公說:“我可不想坐月子時,把媽媽們累得不分東南西北,我想好了,就用小茜懷孕時用過的月嫂,價格還不太貴,7000元。這樣咱倆也不至于特別累,而且還省事?!崩瞎宦?,生完孩子還有能省事的方法,立刻就答應了。
眼看曉菁的生產月份就要到了,正好是剛停暖氣的時候,曉菁的婆婆和媽媽開始忙里忙外地預備坐月子的物品:小棉被、N條床單、在家里給兒媳帶的帽子、熱鹽袋……看到倆位媽媽準備的這些東西,曉菁有些得意地說:“我們兩商量好了,準備請月嫂,到時咱全家都能省事?!眱晌粙寢屔笛哿?。
娘家媽媽說:“如果你們要請月嫂,那我就幫忙搭把手吧!”婆婆說:“我現在身體還挺好的,又不是不能伺候月子,你們以后養孩子花錢的地方多了,干嘛花那個冤枉錢???”在孩子出生之前,曉菁和婆婆對請月嫂這個問題一直就沒達成一致。
孩子出生后,月嫂會立刻出現在家里??吹皆律?,曉菁的婆婆打心里就堵得慌,一邊跟兒子叨叨,一邊跟老頭叨叨。對兒子說:“一個月花7000塊錢,你們真是吃飽了撐的。留著我這個奶奶不用,反而相信那個外人,回頭她給咱家小寶吃點安眠藥讓他睡覺,咱都不知道?!备项^說:“這個曉菁,怎么就那么不知道節省,兒子一個月辛辛苦苦上班,錢在手里還沒捂熱乎呢,就全都給月嫂啦!”
雖然婆婆對月嫂十分不滿,但由于曉菁的堅持,月嫂還是留了下來。
兒媳:用月嫂比用婆婆更踏實
小琳生孩子前也想請個月嫂,但無奈婆婆的極力反對,請月嫂的計劃就被擱置了。小琳的母親身體不好,伺候月子的工作自然由婆婆勝任。雖然婆婆是個熱心腸,人也非常勤快,但小琳跟閨蜜說,這個月子坐得比上班還累十倍。
小琳說:“為了方便照顧孩子,我和婆婆睡一起。每次孩子一哭鬧,我都不好意思讓婆婆先起來,哪怕在我困得不行的時候,也要稍微意思一下起個身。孩子要每兩個小時喂一次奶,晚上我根本沒辦法合眼。白天想痛痛快快睡一會兒,但想著婆婆也是一夜未眠,哪還能這么踏實地睡一覺??!”白天婆婆負責做飯,雖然問了我想吃什么,但做得不和我心意時,也只能將就了,因為伺候我的是婆婆,不能要求太多。
小琳說:“如果要是請月嫂了,我會在精神上更放松,因為月嫂是我花錢雇來的,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我可以毫無顧忌地提出來?!?/span>
小琳非常后悔沒請月嫂,她說:“現在孩子都是婆婆照顧,我們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分歧很大,我總想如果當初堅持請了月嫂,可能婆婆就不會這么管我了,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她也插不上話了?!?/span>
透析案例 別用月嫂攔住祖孫情
雖然表面上很多兒媳婦主張請月嫂是為了減輕老人帶孩子的壓力,但實際上還有一層不能公開的內心隱情,那就是兒媳婦們不希望婆婆參與對孩子的教育。
婚姻咨詢師說:“在前來調解的婆媳矛盾中,一些兒媳婦用月嫂將婆婆排擠在外,以孩子需要安靜、衛生和有規律的生活為理由,阻止爺爺奶奶頻繁來看孩子。一些爺爺奶奶甚至只能通過兒子的手機視頻來看孫子。為了看孫子,一些老人甚至開始學習智能手機。這些現象在生活中屢見不鮮?!背搪敺治稣f,當看到新生兒時,婆婆的心態和母親的心態是一樣的,這種興奮是發自內心的,也是無法自制的。所以,婆婆想參與照顧孩子是發自本能,就跟母親的本能一樣,所以兒媳婦不應該加以阻攔。
兒媳用月嫂心態更放松
正如案例二中小琳說的一樣,幾乎所有的兒媳都希望面對月嫂,而不希望面對婆婆。因為兒媳婦和月嫂是雇傭關系,相當于兒媳婦是老板,月嫂是雇員,老板對雇員,自然心態放松,無須顧慮太多。而兒媳婦和婆婆首先是長輩與晚輩的關系,其次是孩子奶奶和孩子媽媽的關系。無論這兩層關系中的哪層關系,都比老板和雇員的關系復雜。而且面對婆婆,兒媳婦既要保持晚輩對長輩的尊重,還要堅持自己對孩子教育的方式。所以任何兒媳婦都希望選擇簡單的關系相處。
月嫂不是“萬靈丹” 教育孩子婆媳需磨合
編者覺得,女人一生中需要在兩個階段調整自己并主動磨合。一是新婚后需要調整自己適應婚姻生活,與老公主動磨合。二是生完孩子后,調整自己適應有孩子的生活,并主動和婆婆磨合。只有這兩個階段女人調整好自己,與老公和婆婆磨合好,婚姻生活才能更加順利。所以,月嫂并不是萬靈丹,兒媳婦們不要以為有了月嫂,就能回避和婆婆的問題。
婚姻咨詢師程聰建議:女人在坐月子時,可以請一個月至兩個月的月嫂。因為女人剛生完孩子,身體和心情都格外需要呵護,尤其是現在的年輕媽媽都是獨生女,她們的精神更為敏感,身體也更為嬌貴,所以此時如果心情憋悶或者發泄不出來,很容易造成產后抑郁。這兩個月期間,可以讓婆婆和母親稍微搭把手。兩個月后,兒媳婦在情緒和身體上都得以恢復,此時需要和婆婆及老公適當溝通如何照顧孩子的問題。